【坚守】前线勇拼搏 后方有保障——隔离驻地守护者


疫情来袭,当大家把目光聚集在抗疫前线时,有这样一群人,她们在固定的空间里默默付出,为一线抗疫人员营造一方安全、温馨的栖息地。

在大庆市中医医院奥体方舱医院正常运行期间,按照防控要求,方舱医院所有人员均需在隔离驻地进行闭环管理。这里是工作人员的栖息地,更是他们的“充电器”,因此医院高度重视驻地管理。护理部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紧急抽调预防保健科护士长陈亚芬、康复一病区护士长王秋英、妇产科门诊护士长马学华做为隔离驻地负责人,带领各自组员,驻守隔离驻地,做好驻地后勤保障工作。

陈亚芬接到工作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负责驻地九龙潭宾馆,与酒店人员进行交接。随后开始了房间安排,物资请领、搬运、发放等工作。为保障所有入住人员都能在上班前、下班后吃上热乎的饭菜,陈亚芬按照入住人员的7个班次,制定出7个时段的送餐时间及6个班次的发车时间。每班次出发前她都要对发车时间、上车人数进行一一核对,防止遗漏,保障了人员的进舱时间。同时,她还要进行司机人员的管理,车辆消杀和驻地内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工作,一天忙下来真的是一点力气都没有,可是只要到了送餐及发车时间,她又总能满血复活。


王秋英负责丽都宾馆驻地工作。这里原是休闲场所,要快速改造成隔离驻地,需要花费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地毯要快速用地革覆盖,每个房间要逐一排查空调、地漏、下水管等是否符合隔离防控要求,同时还要进行房间的彻底清洁消杀。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办公电脑和打印机,所有紧锣密鼓的工作都要手动记录。尽管困难重重,但在她们的努力下,6个多小时后隔离宾馆已见雏形。随后省专家组给她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建议,“封控管理区”需增加50个隔离带立柱,没有工人师傅,王秋英便领着组员动手组装,没有钳子、扳手,就用手拧紧每个螺丝,完成安装后,她们的拇指、食指都拧出了鲜红的血泡。双向隔离带的缠绕、立柱的摆放,三区两通道的设计,备品、帖标识、医废间的清洁、消杀等,两个人的团队,保障着70余人的生活。


54岁的马学华负责大庆四中隔离驻地,她是三名护士长中最年长的,也是任务最重的。四中驻地没有电梯,所有物资都需人拉肩扛,一点一点地从一楼搬运至五楼,入住人员也是三个驻地中最多的。可是马学华没有半分犹豫和退缩,毅然带队入驻四中驻地,每日与四名组员一起搬运物资到各个楼层,分发到各个门口,除了三餐订制及配送,还要完成驻地的各项清洁、消杀工作。尽管年龄较大,可是一有脏活累活,她还是第一个冲到前面,为驻地人员打造了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


三名护士长带领各自的团队每日在驻地里细心地照顾方舱工作人员的衣食住行,她们说:看着返回驻地的人员每日汗水湿透的衣衫、脸庞压出的勒痕、双手浸泡的褶皱、疲惫不堪的步伐,她们无比心疼。就想着尽量为他们多分担一些,多操心一些,哪怕是一盒热乎的饭菜、一声发车前及时的提醒,她们也觉得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正是她们在幕后的默默坚守,才有了方舱医院所有工作人员的精神抖擞,才有了留观人员的安全快速清零,才有了方舱医院顺利平稳运转至完成此轮疫情的抗疫使命。

供稿:机关党支部/护理部/张瑞雪

编辑:宣传科



上一篇: 专家传经送宝 共促发展新篇——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专家来院进行教学指导
下一篇: 【坚守】临危受*突击队 核酸采集舱内行
黑ICP备12046108号-8

黑公网安备 110402450012 号